即將迎來成立80周年的臺灣機械公會(TAMI)近年來為迎合政府政策,積極推動數位及凈零轉型,日前更在臺中召開會員代表大會,呼吁政府能夠協助機械產業,利用堅實的技術與發展智慧機械及智慧制造的經驗,持續導入人工智慧(AI)、優化制程、減少成本,并朝精致化、智慧化方向發展,真正落實產業AI化的目標。
 |
TAMI作為臺灣機械產業最大的資訊平臺,仍持續推動精實管理、人才培育與凈零永續,并在會中頒發「2025年機械工業產學貢獻獎」。 |
尤其因應目前國際情勢變化快速,景氣循環波動較過去數十年不同,變化時間與幅度都讓許多人措手不及。包括地緣政治沖突牽動全球經濟局勢,俄烏停戰協議未決;美中對峙未解、保護主義及對等關稅使全球關稅戰態勢緊張,供應鏈轉向更具韌性的短鏈化、區域制造。
TAMI理事長莊大立表示,機械產業景氣先後歷經2023年大幅衰退、2024持平也未曾灰心喪志,預期2025年機械整體出囗值及產值年成長5%~10%。惟因臺北國際工具機展廠商接單不如預期,主要向大廠傾斜;加上川普不確定因素、美國降息無??,預估下半年景氣復蘇將遞延,工具機產業身處谷底雖沒有更壞,也無法如預期變好。
同時呼吁政府能夠支持提高投資抵減比例從現行5%提高至15%;促進深度節能,提高設備汰舊換新補助額度,給予制造業購買節能設備價款10%~20%獎勵,相信能夠成為機械產業繼續沖刺的爆發力,帶動臺灣經濟正向循環,刺激景氣復蘇!
為促成機械業凈零轉型,迎接綠色商機的到來,機械產業即將開發出節能減碳的設備,為制造業打開新的格局。TAMI也鎖定2025年4大工作重點為:叁與經濟部建立「機械業碳系數資料庫」、制定機械業共通性關鍵零組件PCR(碳足跡產品類別規則)、成立綠色機械審查暨認證委員會,以及網羅機械低碳專家攜手,投入產業人才培育工作。同時也呼吁環境部在制定2035年新減碳目標時,應將制造業的主體-機械生產設備一并納入考量,才能有效達標。
此外,TAMI作為臺灣機械產業最大的資訊平臺,仍持續推動精實管理、人才培育與凈零永續,協助機械產業從企業內部思維轉變,制度調整,強健企業體質。并利用產官學研多方合作下,利用產攜專班、人才札根、促進國際生來臺及留臺等計畫,為機械產業引進跨領域優秀人才,注入源源不絕的活水。還在會中頒發「2025年機械工業產學貢獻獎」,感謝11位學界專家投入心力,與廠商合作突破技術門檻不斷創新,更藉此機會培育優秀人才,為機械產業加入新血。